嘉善县小产权房(老嘉善人习惯称其为“花园弄”,旧时亦称“梅花里”)

花园路,历史悠久,老嘉善人习惯称其为“花园弄”,旧时亦称“梅花里”。原为砖砌路,南接中山路,北连解放路,别看这条短短的街道还不足500米长,却承载着丰厚的文化遗产。

元代画家吴镇就曾居住在这里。吴镇喜爱梅花,居所四周遍植梅树。虽然他已离世660多年,但梅园内的梅树依然在每年腊月争艳齐放。

位于梅花庵内的吴镇墓是嘉善历史文化遗产之首,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东侧回廊上的“八竹碑”,由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钱石耕据原吴镇墨竹作品拓本重刻而成。

据载,抗日战争时期,吴镇墓曾遭损坏,嘉善名中医张宗良先生的父亲得知后,集资修墓。钱款落实,张宗良先生亲办,修缮墓穴,恢复原状。吴镇现存作品大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上海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宁波天一阁有少量收藏。

嘉善吴镇纪念馆无一件真迹可供展览,颇为遗憾。为纪念吴镇诞辰720周年,县里出面向宁波天一阁借吴镇真迹《双树坡石图轴》来嘉善展览,宁波方欣然同意吴镇故乡的请求,特派武警押送天一阁的“镇馆之宝”吴镇作品来善展出。

花园路北端东侧的偶园,属晚清花园弄内的私家花园。据载,偶园由魏塘人金梅生于光绪三年(1877)修建,园中亭台之盛,远近闻名,游客不断,乃私家名园也。现早已销声匿迹。

除了古典园林,花园路早年还有不少西洋建筑,充满异国风味。弄里的嘉善天主教堂,是县城内最早的西式建筑之一,由意籍神甫韩日禄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田建房14间建成。后花园路沿街房屋改造,教堂年久失修只得拆除。

花园路小洋楼是花园弄内最为精致的欧式建筑,位于花园路与陵园路交叉口北侧,上世纪30年代建造,德国建筑师设计,现为嘉善县文物保护单位。楼高二层,歌特式屋顶,外墙青砖装饰,红砖镶嵌,色彩华丽。

1949年后,小洋楼产权归政府所有,原为干部宿舍,1969年起为县广播站驻地。小洋楼面积不大,楼梯窄小,但地板、内顶、窗门都蛮考究。

花园路自1949年以来,一直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98年11月县政府才搬迁至嘉善大道,之前人们给花园弄冠以“嘉善政治中心”之名。早年浙江省地质学校也坐落在花园路西侧,南临硕士街,东邻天主堂,颇具规模。

1966年秋,地质学校停办,校舍归当地政府使用。县政府将原有办公用房与校舍进行合并,县政府大院才慢慢形成。原学校大礼堂变成县政府会议中心;教学大楼变成县委、县政府的办公楼,位于大楼三楼东边的大会议室,机关干部都称它为“东三楼”。那时,县委、县政府的重要会议均在“东三楼”召开。

花园路北端是嘉善针织厂,创办于上世纪60年代初,主要生产针织围巾、手套、袜子,有100多名工人,大多为女职工,每当下班时段,给花园路带来一片欢声笑语。后来,从这家厂分出的电讯车间成立了嘉善电讯器材厂,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初,便成了当年名声显赫的嘉善电声总厂,产品远销海内外,企业效益猛增,职工工资、奖金、福利飙升,好多青年工人购买了崭新的自行车,穿梭在花园路上,令步行上下班的行人刮目相看。

那时,花园路上还有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属嘉善最大的医院。上世代60年代有医务人员近90名,常见疾病均可治疗。嘉善著名中医张宗良先生是医院的金牌医生,他坚持看门诊,医术高超,深受病家的信赖和称颂。

花园路口是当年县城里最为热闹的商业街区之一,有新华书店、交电商店、旅馆、百货商店、邮电局、制面商店、理发店、肉店、烟糖店、水果行、饭店、酱油店……一家挨一家。

每逢节假日,行人如织,生意红火。位于路口西北侧的国营嘉善第一百货商店,1958年开业,是县城内最大的百货零售企业,商店有四五个大橱窗,格外吸引眼球,商品琳琅满目,造型精致,色彩艳丽。百货商店有专职的美工师布展,定期更换,常看常新,如今的商店展柜比不上当年的美观、耐看。

花园路口与跨魏塘市河的革命桥相连,桥北堍西侧为县饮服公司下属的国营理发店。店面北临街,南靠河,环境宜人,店堂内的长凳上常常坐满顾客。当时,县城内时髦的发型大多出自此店师傅之手。男女新婚时都会兴致勃勃地来店梳妆打扮,然后前往中山路上的人民照相馆拍照留念。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558.com/dcnews/119895.html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