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小产权房 不如租?家在小县城

多少个梦醒时分,你能怀念起来的,依旧是遥远了又觉得很近的那些生你养你却又被你无情抛却的小县城,或者是农村?

我们在生活在这样一个贫富差异巨大、城市化进程迥异的时代,割裂的强烈冲击下,只能匆匆向前。

当我们城市化这趟急速前进的列车行程过半,人们才蓦然发现,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县,已被远远甩在了后头,早就光彩不再。

你身边,是否也有和我一样漂泊在北上广深、家还在农村或者是小县城,难留下更难回去的人?他们都怎样?未来在何方?

今天朋友问我,在深圳买房子怎么样。

我一听是打算在深圳买房,顿时神经就兴奋起来了。毕竟动辄几万十几万每平米,打工人一年都挣不来一平厕所的深圳,提到买房那都是实实在在的有钱人。

打算在深圳定居了啊?我问。他说,是在看小产权房呢!商品房哪里买得起呢!虽说是小产权,但是每平米已经从前几年的几千涨到如今的几万,依然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现在的行情,虽然说价格都已经在探底,但是到底是真到底了还是有更深的底,不太好说,所以为什么这么着急地想要现在买呢?我问他。

其实早晚都是要走这一步的,一直在深圳飘着,租的一直都是城中村的小产权房子,这么多年来租房子的钱早都够在深圳买一套不错的小产权房子了!

后来和他聊天得知,老家是中部地区的一个小县城,后来父母为他们在市区买了房子。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一直是漂泊在深圳。

而毕业后就涌向北上广深的,已经是不少人的现状。

深圳的租房市场,无论是环境优美的小区商品房还是脏乱差的城中村农民房,几乎每年都在上涨。2015年的时候,我做过一段时间的房地产中介,那会儿龙华区的商品房单间30来平米就已经租到3500元左右,两房比较少,大概是四五千。居家一般比较多的是三房,大概要到五千左右。而那时候,龙华区的房价还不算太贵,大概是七八万(龙华区的房价差异很大,我所说的是深圳北站附近)随着2015年到2018年一轮猛涨,该区域价格已经破十,去到十二万以上了。租房市场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而面积更小、环境更差的城中村农民房却是大多数农民工二代打工人最直接的选择。空房单间不到两千,一房一厅大概就是两千多。对于打工个人来说,单间和一房一厅的需求是最大的。

深圳市龙华区紧挨着深圳北站高铁站和五号线环中线,直达深圳南山区、罗湖区,去其他地方转乘也是比较方便,所以租房需求比较大。尤其是紧挨南山的白石洲拆迁后,一大部分打工人被迫搬迁到龙华和宝安,更加剧了需求。

而人在大深圳,家在小县城的情况,又是很多深圳打工人的现状。纵使漂泊十几年,依旧无处安家。每年春节前赶回老家小县城或者农村,过完年又匆匆忙忙回到深圳上班。

老人未曾离开,新人纷至沓来。一年又一年,把这个城市撑的越来越大,故乡的小县城变得越来越瘦小。

人在深圳,可是家和家人依旧还在农村或者县城。

2.

西桥有句歌词,翻译过来就是: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是远方。有人改编后用来描述漂泊的自己:回不去的家乡,留不下的城市。

过年回家的时候发现老家小县城虽然有一些小改变,却依然变成了记忆里的容貌。没有合适的工作,也没有适合上班的大厂,有的只是应接不暇的人情和如鲠在喉的世故。

城市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至少工资能够完全养活自己,也可以不用理会世俗的眼光,不用巴结不想巴结的人,找到兴趣相投的人,做想做的事。

我喜欢晚上去草坪边的绿道跑跑步,出出汗,呼吸呼吸室外的空气。绿道旁边的挖土机又开工了。想想这几年住在这里挖土机就从来没有间断过。

不是路边的绿化带重新绿化种植,就是路边的下水道在重新扩建加固,或者是双向八车道又在重铺。很多时候,看着长势喜人的绿化带绿植被挖掉重栽、挖掉重栽,我真的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或许单纯是为了增加一些就业岗位?亦或者是城市形象需要与时俱进、随季节变动?

深圳市的城市绿化一直都是令人惊叹的。我途经过上海,广州和北京,去过重庆、成都和武汉,论城市绿化,还是要数深圳最美。城市崭新,绿树掩映,令人赏心悦目。

但是实在是搞不懂一条路每年都在挖、挖了又挖,是出于什么目的。这让我想起老家的县城来。

我家是在鄂西北,边缘的山区。县城在2021年被评为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而同年,深圳市落选。我又是想不明白,这么干净、整洁、富裕的深圳市,哪一点比不上我老家刚刚脱贫的小县城呢?

或许是为了奖励它从全国贫困地区脱贫吧!

县城就在堵河湾

那条从县城东边汽车站通往西边城关镇街口的双向两车道,几乎十几年都没有怎么改动过。县城人不多,车也不多,可是十分的拥挤,经常堵车。整条街不到10里路,前些年才安装了两个落地红绿灯。

如果说老家农村的路,那就更差了。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记得还是我上初中的时候硬化的,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已经几乎恢复成泥路了,却依旧没有重修。

和富裕的深圳相比,简直是成了一个笑话。

不仅如此,小县城虽然有最权威的人民医院,可是很多常规的疾病,大家更愿意去往市里看。无论是医疗机械设备,还是紧缺型人才,县城都难以达到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除了看病要去市里,读书要去市里,买车要去市里,很多“留守”在县城的年轻人买房,也都是向市区看齐......

久而久之,县城成了尴尬的存在。

3.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引起一些人的热议。

为什么呢?

因为几乎要被所有人遗忘的县城,重新又被国家记起,并提及。“郡县治,天下安”,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方行政区划,县,无论是在周秦之变中,还是改革开放转轨时,都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县城,曾几何时,风光无限。

它是农民进城的第一站,是中国城市化改革的发源地。即便在如今已经“无县”的珠三角,深圳、东莞这些见证了改革开放奇迹的城市明珠,其出身底色,同样是县。

然而,当中国城市化这趟急速前进的列车行程过半,人们蓦然发现,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县,已被远远甩在了后头,早就光彩不再。

当大城市成为多数人的向往之地,当县民沦为一个互联网贬义词,分布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一千多个县该何去何从,还有没有未来?那些县城里数亿的“农民工二代”又将何去何从?安家在哪里?

人在大城市,家在小县城。这是很多北漂、沪漂、深漂人的现状。可是,医疗、教育、资金、资源......这些牵动所有漂泊人衣食住行的硬性条件,又该如何平衡呢?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558.com/fengshui/125346.html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