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万寿村小产权房 巴中如何让民宿“捂热”闲置农房?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这意味着农民可把闲置农房出租给企业或个人。此后,各地开始探索盘活闲置农房的路径,一批农房改造项目也在城市近郊的农村兴起。不过,对于不具区位优势的贫困山区来说,这场探索有点慢有点难

7月13日,经过近一年酝酿、打造,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岩村的红云崖民俗村开园迎客。这个毗邻国家4A级景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小山村,过去无人问津,现在人气爆棚。

“开园第一天,就来了3000多人,比过年还热闹。”沙溪镇党委书记李天志也有些意外,从7月17日起,通江连下了三天暴雨,但这也未能浇灭游客的热情。“民宿每天都有四五百人。”

“发展民宿,这条路子看来是走对了。”李天志说,去年10月,当他们决定利用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时,心里都没底。“在贫困山区开民宿,我们算通江第一家,好多事情只能边干边学。”□本报记者史晓露

盘活农房发展民宿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一开始就在镇村两级达成共识。“我们有先天优势。”红云岩村村主任闫朝均底气足。

红云岩村内较完好地保留着十多套明末清初的川东北传统民居,这里还曾是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第五分院所在地,著名的“赤化全川”红军石刻标语就刻在该村崖壁上。

“前两年这里还道路不通,院子破败,田地撂荒杂草丛生。”李天志说,近年来才逐步解决了道路、安全饮水等问题,随着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村里老宅的命运也在发生变化。

“这些都是传统古建筑,拆了太可惜。”李天志说,村民搬进新居后,将房屋流转给村集体作为集体资产,由政府出资请专业机构改造成民宿,再招引企业经营。

目前,由一处三合院改造的民宿已开始营业,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其中5间房屋被改造为客房,其余用作餐饮。老院子保留了原有的格局和风貌,青瓦白墙、石砌院坝,蓑衣、簸箕、高板凳、木方桌……让游客找到了农耕时代的亲切。

除了民宿,红云崖民俗村还新建了文化大院、村史馆、民俗馆、国学馆等景点,“游客到这里还可以体验农耕,看川剧表演。”李天志说,由于距离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仅5分钟车程,同时地处省道和王坪红色旅游环线上,这里可以承接陵园景区的服务功能。

“最近每天都有120人左右在这里就餐,日营业额在1.5万元左右。由于客房还比较少,一些游客只能跑到镇上住。”李天志说,下一步,他们打算扩大民宿规模。“现在村里还有十几套三合院和四合院,我们想带动村民自己发展民宿,通过组建红云岩村民宿管理委员会,进行统一设计、装修、管理,实现抱团发展。”

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岩村,一个由三合院改造成的民宿。何鹏远摄

多种经营带动村民增收

“第一年我们只收取了5万元的固定租金。”闫朝均说,“下一步可能会采取股份制的合作方式,入股经营分红。”

农房盘活了,下一步如何持续增加集体收入?已有一些地方,如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先行一步。

2018年2月,万寿村万寿养生谷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里部分闲置农房也被改造成了民宿或农家乐。

“现在全村有13家民宿和农家乐,其中由老房子改造成的有7家。”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郑华荣说,采取村民自营、村民将房屋对外招租、村集体与企业合作经营三种模式经营。

今年3月,住巴中城里的邵莉娜和李于兰到万寿村,租用了两户村民的房屋,签了5年的租赁合同,200多平方米租金一年18000元。

万寿村5社村民龚仲金是其中一户,“每年有8000元的租金,现在我和老伴住在我兄弟的老房子里,他在外面买了房子,村里的房子常年都是空起的。”龚仲金是贫困户,出租房屋时他还特意留下一间,开了一家“巴山小店”卖副食品。

通过与企业合作经营,村集体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把10多间房屋打包给了一家企业,将房屋作为资产入股,由企业出资打造,经营利润按照村集体四、企业六来分成,去年我们分红5万元。”郑华荣介绍。

此外,村上还会向其他民宿和农家乐收取管理费,用于处置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每家每年费用在两千到三千元。

不过,对于目前的收益,村上并不满意。“现在主要还是靠假日经济拉动。”郑华荣坦言,“下一步要丰富景区业态,景区周边将打造一个小二型水库,我们打算发展水上娱乐项目,现在也在经营夜吧,想法留住游客。”

目前村里尚有五六十户闲置土坯房,下一步如何利用?

郑华荣说,对处于景区核心区的十余户土坯房,打算交给旅游公司统一打造,村民可将房屋作为资产入股分红。

恩阳区万寿村,由土坯房改造的民宿——“张家院子”内景。安永灿摄

期盼改革激活更多资源

去年11月,巴中市出台了《关于盘活闲置农房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要结合闲置农房的资源状况,分类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包括将闲置农房用作现代农业的管理、生产用房,发展乡村旅游、巴山民宿,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作为研学旅行、农事教育基地和下乡创业的居所。

为此,巴中计划,到2022年,全市累计吸引各类资本投入50亿元,盘活农房1万间,吸引返乡下乡创业2万人,带动就地就近就业3万人。

“盘活农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恩阳区一位负责人说,目前各区县还处于闲置农房摸底阶段。

闲置农房和资源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一大短板。“现在有一些民营企业找到我们咨询,但是还没有部门去收集可用的信息。”该负责人说,下一步需要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信息发布平台,免费线上发布供需信息。

而摆在眼前更现实的问题是,在巴中能够利用闲置农房的村落只是少数。

在偏远山区,大部分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没有天时地利的条件,不具备优越的自然环境,也没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或者旅游资源,即便是产业兴旺的农村,对闲置农房的需求也十分有限。

恩阳区关公镇西南村早在2006年便开始发展葡萄产业,目前全村1200亩巨峰葡萄均已进入盛产期。与风生水起的产业形成对照的是,闲置农房问题仍然突出。

“我们村359户中有100余户常年在外,闲置农房就有六七十套。”该村党支部书记曹波说。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558.com/hot/115598.html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