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小产权房沈屯(解读县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2019,精心书写出彩答卷

2019年,是全县上下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锐意进取、创新担当的一年;也是适应新常态、顺应新时代,主动作为、笃实争先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视察,为河南发展指路领航;省委王国生书记莅宜调研指导,为宜阳发展定盘明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市委全会相继召开,为宜阳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带来了重大机遇。

一年来,全县干群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精心书写“四张答卷”,全力做好七项工作,推动了全县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精心书写“四张答卷”

过去一年,我们砥砺“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担当品质,精心书写新时代“发展卷”。

经济总量稳步增强,全年生产总值持续突破300亿元、达到306亿元,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

发展质量持续向好,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9亿元,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10亿元,税占比达72.6%,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荣获奖励5000万元。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个,总投资16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绿地、华阳、红日药业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落户宜阳。“地企合作”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57.94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市首位。2019年,先后在一季度重点项目考评、上半年“四高”评价体系、重大项目观摩和全年重点项目考评中位居首位。

过去一年,我们锤炼“主动作为抢先机”的担当能力,精心书写新时代“产业卷”。

立足打造“221”现代产业体系,“两强”产业加速崛起。打造了以交运工业、洛铜集团等69家企业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了“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现代医疗”等30余个产业类别。“两新”产业蝶变重生。成功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打造了“古城文化游”“闲趣山水游”“休闲体育游”“乡村风情游”“创意工业游”五大旅游精品,形成了U字型旅游环线。“一特”产业势头良好。全县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4家。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42.2:46.4,一产更稳、二产更优、三产更强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凸显。

过去一年,我们树立“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精心书写新时代“城乡卷”。

变“写意泼墨”为“工笔刻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了锦屏山地质公园、香鹿山森林公园两大“城市绿肺”,让城市走进森林,让绿意拥抱城市;持续实施“1518”生态水系工程,“以河为轴、以渠为线、以湖为点、点线相连、城水相依”的北方山水城市气质动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搞好南环路区域综合整治,成为了宜阳的“网红道路”;南马道水街绕城而过,明清风格建筑点缀左右,一场烟雨仿若下了江南水乡。

变“零星盆景”为“连片风景”。立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理念,外塑形象、内炼品质,县体育中心、户外运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婚庆主题园等地标性建筑鳞次耸立,幸福树、巨幕屏、凤凰飞、燕归巢等城市新亮点妆点南北,64处生态游园星罗棋布,全力打造“水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城市。

变“一枝独秀”为“满园春色”。投资3亿元,建成了花果山旅游小镇,上观桃缘小镇,三乡汉唐古镇,莲庄文旅小镇,盐镇、韩城商贸重镇等8个中心镇特色镇,形成了乡镇竞相出彩的发展格局。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展,莲庄养马村、香鹿山赵老屯村、盐镇南洼村、赵保坡底村、董王庄乔庄村等形象初显、村韵动人。

过去一年,我们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情怀,精心书写新时代“民生卷”。

始终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开展工作的“晴雨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全县民生支出31.74亿元,增长10.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收入增速全面跑赢GDP增速,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县上下勇立争先之志、善谋破题之举,连续三年每年财政投入11亿元以上,完成脱贫89个村、7.59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65%。2019年3月,顺利通过了省脱贫退出考核评估和公示,摘掉戴了20多年的贫困帽子,实现了高质量脱贫。这份“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答卷,兑现了脱贫摘帽的庄严承诺,回应了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承载了扶贫路上的辛勤实践,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民生卷”。

全力做好七项工作

“进”的态势在巩固,动能转换全面起势

新型工业进中调优。64个省、市、县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56.8亿元。进一步释放现代工业裂变效应,新开工红日药业中药颗粒、上海正玺新材料等总投资30.5亿元的14个项目;竣工青岛啤酒扩能提质、恒润科技等总投资6.8亿元的8个项目,县域工业总产值达125亿元。

全域旅游进中提速。提升完善了莲花山生态园、卓创陶瓷文化创意园等8大旅游景区,洛邑七彩生态园项目加速推进。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全年不断线,“晒文旅家底游河洛大地”大型文化节目引人入胜,上观桃园文化节、花果山红叶登山徒步大会亮点纷呈,全国青少年羽毛球邀请赛、“中油华宜杯”足球邀请赛激情开赛,全县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和17%,“休闲宜阳”品牌愈加响亮。

现代农业进中向好。全县粮食总产40万吨;完成烟叶税收2300万元;结构调整逐步深化,三乡镇连昌河等3个沟域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完成投资7850万元。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全县规模以上养殖企业290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

“变”的步伐在加快,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质量变革纵深推进。继续推进大树计划、育苗计划和腾笼换鸟“三大计划”,黄河同力、青岛啤酒产值增幅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5%和18.1%。持续推进“三大改造”,完成龙羽宜电供热改造、骏化生物科技节能改造等总投资14.9亿元的54个改造项目。绿色铸造产业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有力推进,进驻企业17家。

效率变革纵深推进。围绕聚焦“八字方针”,农村“三变”改革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销售存量商品房7107套,增长26.2%。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盘活闲置土地376亩、闲置厂房和办公楼4.76万平方米。不断强化用地保障,获批建设用地7083亩。政府债务率降至23%,不良贷款率降至3.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审批服务事项进驻率达98%。

动力变革纵深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自贸区、自创区和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三区”配套产业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入融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达到30家,市级研发中心达到48家,“新四板”挂牌企业21家。着力筑巢引凤,永晖创业孵化基地新增入孵企业12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235万元,扶持470人创业,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优”的特质在厚植,城市品质加速提升

空间格局更优。完成《宜阳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修编工作,综合交通、城市“双修”等27个专项规划正在积极推进,全年审批各类规划162件。科学有序扩大城市版图,中心城区用地增幅达78%。

城市建设更优。坚持“城为民建、市为民享”,加快推进52项百城建设提质项目,完成投资32.2亿元。建成宜阳首座高架桥,打通了城市南北外环线,实现了新安虎线连接东西、锦龙大道贯穿南北,完成了新城与旧城的有序衔接和功能互补;水城东路、经九路北段、纬一路东延、李贺大道西延等15条道路建成通车。沈屯、高桥区域性整治加快推进,人民广场、时代广场加紧施工;市民之家、绿地滨水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规划建设。铺设供热、供气、供水管网80公里,新增供热10万平方米;新建12处城区生态游园;谋划实施农贸、汽修等4大专业市场,让城市更具亲和力,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

精细管理更优。成功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验收,城区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100%,新建、改建公厕8座,红旗路立体停车场全面完工,新增停车位3000个。持续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实现了城市管理由滞后到实时、由粗放到精细的突破性转变。

“新”的面貌在展现,乡村魅力渐次绽放

新产业茁壮成长。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打造“三花一草一果”,形成了花生、花椒、油用牡丹、艾草、林果等特色种植65万亩,有力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新农村形象初显。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按照定特色、定产业、定标准、定路径、定节点“五定”要求,落实精心、精细、精致、精品“四精”工作理念,坚持整村推进,力戒形式主义,融资近5亿元,做到充分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破解了资金筹措、路径方向和群众参与“三大难题”,打造了40个市、县两级“四美乡村”示范村。突出花椒、迷迭香、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做到一村一产业;聚焦豫西民居、简约现代、徽派建筑等建筑风格,做到一村一风貌;挖掘历史典故、田园文化等村情底蕴,做到一村一特色;扎实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实施农村改厕5.4万座,配套提升污水管网242公里,完成村旁、宅旁、渠旁、路旁“四旁”绿化1.2万亩72万株,做到一村一风景。

新风尚惠及万家。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加强乡村“一约四会”制度建设,开展“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评选,营造了文明民风乡风。

“美”的底蕴在显现,生态环境日益向好

蓝天美如洗。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持续强化“三散”治理,严格落实六控举措,全县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25天,“宜阳蓝”多次刷爆朋友圈,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点赞。

绿地美如锦。先后实施了林业“3355”工程和“12239”工程,完成造林9.3万亩,在南北城区形成了长达15公里的绿色长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9%、绿地率达38.9%,塑造了“春有花、夏有荫、秋出彩、冬有绿”的生态景观,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国字号殊荣。

碧水美如镜。投资36亿元高标准打造了洛河65公里生态景观带;建成城西、锁营等10个污水处理厂,洛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二类标准;全面落实“河长制”,“一河一策”“一库一策”推进有力,河道流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宜阳示范段。

“好”的生活在提质,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280人、再就业16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所,兴宜初中开工建设,2019年本科上线率达72.1%。中医院北城区医院项目加快实施,县中医院、新汽车客运站建成投用,为全县人民的健康出行保驾护航。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县文化馆、图书馆投入使用,建成8座城市书房;获得“中华诗词之乡”殊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双安双创”工作顺利推进,平安宜阳建设有序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信访稳定秩序明显好转,县域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实”的作风在强化,政府建设持续加强

求实效、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办实事、依法决策深入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紧密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提出建议、议案,切实履行了代表职责。120件人大代表建议、80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达100%,有力推进了县委、县政府各项重大决策及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高度重视群众诉求,110联动政府服务热线全年办理群众诉求17221件,群众满意率达99%。

出实招、行政效能全面提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设置党政机构37个;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稳步推进。坚持重大项目、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政府性投资项目审减金额6.96亿元,审计核减工程造价1.24亿元。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挂图作战、跟踪问效,形成了崇尚实干、勇于争先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县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广电、通信、史志、对台、工会、共青团、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残疾人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在宜阳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2020,奋斗铸就富美宜阳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按照全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9+2”工作布局和“发力都市圈、提升辐射力、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的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工业主导、农业调优、旅游带动、城乡统筹、民生改善“五大路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施“五提”行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高质量“富美宜阳”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洛阳市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以上,三次产业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5%,发展效益质量明显提高;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以上,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重点要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点燃产业转型“主引擎”

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221”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新型工业化竞争优势,立足产城融合发展,突出产业特色和产业定位,支持“一区多园”建设,加快推进绿色铸造产业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格力配套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静脉产业园等“六大园区”建设,力争全年新增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9个,打造一批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竞争力强的区中园。要坚持扩规模与优结构并重,着力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让主导产业“龙腾虎跃”。

积蓄新兴产业蓬勃动能。大力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的新民营经济,推动红日药业等“新字号”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力扶持中小微企业,认真落实“个转企”政策,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重点要聚焦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抓好“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让新兴产业“群星闪耀”。

推动传统产业调优做强。纵深推进“三大改造”,实施绿色、智能、技术改造项目55个,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级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库。持续推进“三大计划”,积极培育县域龙头企业,全力推动黄河同力、前进化工、青岛啤酒等传统企业稳步转型调优,推动“老字号”产业向优势产业和产品延伸升级方向发展,全力打造“十亿级企业”,努力争创“百亿级企业”,让传统产业“生机勃勃”。

坚持项目高质量驱动,开启宜阳发展“加速器”

打造开放高地。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深入开展交流合作,以大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大招商汇集发展新动能,重点跟踪投资35亿元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中航光电连接器产业基地项目等总投资128.7亿元的11个项目,跑出新一轮高质量招商引资加速度。

打造服务洼地。服务是气候,企业是“候鸟”,哪里服务好,企业就飞到哪里安家。要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七通一平”,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盘活更多存量建设用地,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要。要把优化营商环境当“政事”,做好服务保障的“店小二”,落实企业反映问题“列单、领单、办单、清单”机制;做好排忧解难的“急郎中”,坚持一企一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妥善处理好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宜阳成为企业家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打造创业宝地。要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已落户的上海交大特种材料研究院、上海航空八院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延伸上下游,着力培育、新增一批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带动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确保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8家,新增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5-8家。突出“事业引人、环境留人”导向,建立特色产业发展、返乡创业平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生态,用创新人才的“聚合”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

打造发展富地。深入实施“项目争速”行动,坚持谋划一批、报批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督促王老吉食品园、大喜生物科技等拟开工项目尽快开工,争取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达到12个。加快推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争取竣工试生产项目达到13个,加快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工业新城。

坚持城市高质量建设,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

工匠精神优布局。完善顶层规划,抓紧推进《宜阳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报批工作,努力打造水城古街、文体会客厅、山水廊道“三大城市精品”,形成古今辉映、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城市发展格局。完善“控规”体系,抓好《宜阳县地下管网综合规划》等19个专项规划修编,逐步构建梯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新型城镇规划体系。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重大功能设施引导产业合理布局。认真抓好规划执行,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内外兼修搞建设。按照“构筑城市骨架,畅通城市路网,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思路,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相协调、道路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统一,建成2座跨洛河人行景观桥,打通20条城区道路,改造提升30条背街小巷,打造20处城市道路绿岛景观,做好建筑密度的“减法”、公共空间的“加法”,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城市质感和温度。优化县城特色设计,提炼城市内涵文化,树立“建筑可以阅读、能够阅读”的境界追求,规划设计县文化艺术中心,抓紧推进星级酒店及大型商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民之家、人民广场、时代广场和凤仪广场建设,打造一批城市文化雕塑,增添一批特色建筑小品,提升一批亮化绿化景观,持续改善人居人文环境。

绣花功夫抓管理。巩固延伸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强化“固创建、防反弹、建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五项治理”行动,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业态,大力培育核心商圈、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创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有效利用数字城管平台。大力整治脏、乱、堵等“城市病”,做到“两个优先、两个分离、两个贯通”。即:行人优先、非机动车优先,人车分离、机非分离,人行道贯通、非机动车道贯通。加快推进3个城区停车场建设,加强农贸市场、城中村、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管理,确保城区每个角落干净整洁。持续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向智慧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坚持乡村高质量振兴,筑牢农村工作“压舱石”

产业带动强筋骨。农村天高地阔、大地承载希望,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打造现代农业体系。突出“调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精深加工、乡村旅游、沟域经济、富硒农业等,持续抓好“三花一草一果”特色种植,特别是对基础较好的赵保花生,香鹿山花椒、迷迭香,白杨油用牡丹,董王庄艾草和上观水蜜桃等产业片区,着眼“培优”“育强”,规划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区。突出“强龙头”。持续引龙头、引订单、引人才、引智力、引资本,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的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重点培育一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创品牌”。创新产销对接机制,让有特色、有质量、有品位的宜阳农产品走俏市场。要大力发展沟域经济,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卖文化”“卖品牌”转变。

环境提升塑形象。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围绕新房新貌抓整治。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和风貌管控,打造“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做到新房有新貌、新村有新样,重点打造40个市、县两级“四美乡村”示范村。围绕特色小镇抓创建。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全力推进重点镇、中心镇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不求大但求专、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全但求特的美丽小镇。围绕公共服务抓提升。加快城乡供水、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三个一体化”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

文化引领铸魂魄。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搭建农民综合服务平台,确保实现农村“三个起来”(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闲置的资源资产资金集约经营起来、让产权明晰和交易流动起来),促进“三变”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真正孕育一种民风、描绘一道风景、营造一种生活、守护一份乡情。

坚持文旅高质量融合,打造三产提质“升级版”

打造精品景区。贯彻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聚焦“全景引客、全时迎客、全民好客、全业留客”,打造好“一心两核双翼八园”项目建设。“一心”,即以县城为中心,以洛河为轴,以做好“四篇文章”为引领,以文旅商体多业态集聚为支撑,聚焦博物馆建设等文旅项目,全力建设高质量“富美宜阳”。“两核”,即精心打造灵山文化旅游区和洛邑七彩生态园文旅产业核心区。要加大灵山小镇招商推介力度,力争洛邑七彩生态园一期今年开园迎宾,切实发挥两大核心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县域旅游盘子。“双翼”,即在南部山区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乡村游,在北部丘陵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乡村游,推动各乡镇大力发展文化研学、主题街区等乡风浓郁、标识独特的乡村经济,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特色小镇为节点、以精品线路为纽带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八园”,即实施花果山西游文化园、三乡汉唐驿、莲花山生态园二期、卓创陶瓷文化创意园、上观桃缘风情园、香鹿山生态体育园、韩都故城遗址公园、赵保红色旅游示范区等“八大旅游园区”提升改造工程。

推动融合发展。探索推行“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坚持以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以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加大对苏羊竹马、灵山文化庙会、福昌阁等传统歌舞、传统节日、传统村落的保护。深入挖掘乡村优秀文化、讲好宜阳故事,倾力打造赵保红色文化、三乡汉唐文化、花果山西游文化等特色文化名片,让游客没有来的想来、来了的不想走、走了的还想来。

坚持生态高质量治理,奏响黄河大合唱“宜阳篇”

擦亮蓝天布景。巩固提升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三铁”抓“三散”治“三源”。要加快生态环境体制改革,做好“三线一单”编制实施工作。要着眼长远发展,坚决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切实以结构调整的“伤筋动骨”实现生态环境的“脱胎换骨”,全力以赴重保护、严治理、优生态,让绿色发展底蕴更加厚实。

厚植绿地舞台。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重点实施林业“2366”工程,强力推进两园、三基地、六廊道、六十个村庄绿化工作。“两园”,即锦屏山和香鹿山生态园绿化提升工程。“三基地”,即在赵保镇、白杨镇、锦屏镇三镇交界处打造万亩荒山造林基地;在樊村镇、白杨镇、董王庄乡等大南环沿线乡镇打造省级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和万亩花椒基地;在莲庄镇陈宅河以西区域打造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带,努力创建一流的现代名优花木基地,营造多彩花木生态走廊。“六廊道”,即郑卢高速、郑西高铁、寻石路、大南环、新安虎线和S318廊道绿化提升工程。“六十个村庄绿化”,即抓好郑卢路沿线路段的20个村庄绿化美化和40个“四美乡村”示范村的巩固提升工作。要不断提升绿化品质,加快推进森林进城、竹藤进园、花草进房,着力打造“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城市,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弹响碧水琴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治理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要以“1518”水生态建设为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为先、统筹治理为要、传承文化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统筹抓好洛河生态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重点抓好18条支流315公里河道清淤、岸线除险加固和河岸绿化工作,开展水库、水塘、淤地坝生态修复工作,加快推进1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把洛河建成水清岸绿景美惠民的生态河、幸福河、传承历史的文脉河,打造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的区域生态格局。要压实三级河长责任,严格清理整治河堤周边违法用地,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着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真正以“蓝天白云为布景、以绿地净土为舞台、以碧水清流为琴弦”,奏响黄河大合唱“宜阳篇”。

坚持民生高质量改善,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越是最后关头,越要倾力而为,做到聚焦重点再攻坚、突出抓手再发力、强化保障再护航。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标准,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持续做好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工作,稳步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范围,多途径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继续做好动态识别管理,把好“入口”与“出口”两道关。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能致富。要注重“志智双扶”,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加强教育引导和技能培训,引导群众用勤劳双手拔穷根、摘穷帽,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558.com/hynews/120925.html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