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小产权房试点小区,为民解忧有温度

多元化解显力度为民解忧有温度

在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上下功夫,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实体、网络、热线平台全覆盖,推动以丰富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满足群众法治需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市司法行政系统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把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自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南宁市司法行政系统和市依法治市各成员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定纷止争和释法析理的法治能力,加快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探索形成多元综合解纷工作新格局,筑牢防范社会矛盾风险屏障。

马山县办案人员进村入屯,现场调解矛盾纠纷。

全“网”联动保障稳定

构建“大调解”新格局

矛盾纠纷发生,先由村调解组织调解,若调解3次不成功,即报镇里;镇一级调解组织若调解2次不成功,即报横州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进行调解;横州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组织各部门、专业调解员、律师进行调解1次以上,如果还是不成功,则引导当事人走法律程序解决纷争……在横州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横州市司法局实施“321”分级多元矛盾化解机制解决矛盾纠纷。

横州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汇集了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以及法官、律师、公证员、行政复议员、劳动仲裁员等力量,统一受理各乡镇、各部门在基层一线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对复杂矛盾纠纷进行多元化解、联合调解。

2022年,横州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8%,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市,矛盾不上交”,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市域矛盾纠纷在市域得到消解,实现定纷止争促和谐,这是我市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强化社会风险防控,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南宁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人民调解网络全覆盖,织密社会稳定“平安网”。结合网格化工作,建立纵贯市、县(市、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广“信息员—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街道)司法所”四级矛盾预警系统,强化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组建人民调解专家库,全市现有人民调解组织2298个、调解员10435人,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实现小矛盾一“格”处理、大纠纷全“网”联动。

——构建“人民调解+N”格局。依托全域人民调解网络,南宁市打造140个市、县(市、区)、乡(街道)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站),从矛盾纠纷多发的住建、农业、人社等领域选派专业调解能手入驻调解中心(工作站),同步整合法官、律师、公证员、行政复议员、劳动仲裁员等队伍,集成信访调处、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困难帮扶、司法救助、心理安抚等功能,形成“1+N”一站多元分类调解模式,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创新“人民调解+”品牌。全市建成“老莫调解工作室”“叶叔调解工作室”等13个个人调解工作室,经过调解,许多“老大难”问题被妥善解决。马山县司法局加方乡司法所“老莫调解工作室”坚持“一线工作法”,即第一时间掌握纠纷信息、第一时间到达纠纷现场、第一时间展开调解,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所在地加方乡从未发生过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械斗案件。

优化完善工作机制

构建联动工作体系

为构建“党委领导、政法牵头、司法主导、多方联动”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市司法局联合多部门在矛盾纠纷化解主体、化解途径、化解手段等方面下功夫,推进诉调对接无缝衔接,细化各部门的职责、协作流程等,确保多元化调解落到实处。

坚持“关口前移”,优化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重大突发矛盾纠纷和紧急敏感案件报送、重点纠纷或未调解成功纠纷回访等机制,推动实行周联席会议、月研判会议进行纠纷风险评估和举措会商,确保简单事项当天办结、复杂事项三天反馈、疑难事项七天答复。

着眼重要时间节点、敏感时期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部署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大攻坚”专项行动,重点聚焦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重点领域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三年来,全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72万次,预防矛盾纠纷2.33万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31万件,调解成功率97.7%,涉及协议金额12.76亿元,多项自治区级和市级重大涉稳问题妥善化解,切实将矛盾吸附在市域、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随着《南宁市行政调解办法》的出台,公安、人社、住建、民政、市场监督管理等纠纷量较大的重点部门建立行政调解组织。市司法局联合市人社局等8部门成立南宁市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联合调解中心,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与市劳动争议仲裁院联合建立全区首个融合式劳动维权受理窗口,提供劳动维权“一门式”服务。

另外,市司法局、市公安局联合成立171个警民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非警务警情对接分流机制。三年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4万件,调解成功率99%。我市坚持将调解贯穿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全过程,2022年市政府调解(和解)结案60件。市司法局成立了全区首个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南宁铁路运输法院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兴宁区创建行政争议调解“3+1受理案件模式”,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关注。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市法院落实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将解纷触角向重点行业、企业园区、基层网格延伸,着力打造多元解纷新模式。其中,西乡塘区法院在安吉华尔街工谷产业园区成立全国首家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联动保障中心;良庆区法院在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技术产业权益保护工作站;青秀区法院与广西银行协会、广西保险协会、市总工会等18家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机关建立联动司法机制,引进特邀调解组织151个,形成各领域纠纷预防化解链条。

我市5家公证机构入驻法院成立司法辅助中心,形成“多元调解+速裁+公证”的诉调一体化工作模式,被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列为可以借鉴、推广的经验模式。各级人民检察院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让群众最多访一次,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分流、源头化解。

另外,南宁市在商事、电力、医疗、交通、物业、婚姻家庭、知识产权和消费领域、劳动维权等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创新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346个,配备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员2385名。三年来,调解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2.55万件。

成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立261个商会人民调解组织,实现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100%覆盖,形成“商人纠纷商人解”工作机制。2023年2月,南安商会作为全国商会调解培育培优和“万所联万会”观摩交流活动的现场点,其经验在全国推广。

成立全区首家汽车行业消费纠纷联动调解室、电力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高效化解各领域纠纷。青秀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集体。

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把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当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南宁市司法行政系统和市依法治市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加快构建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的新定位新使命,多元联动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护航新时代南宁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服务大局办实事。我市司法服务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成立“武鸣沃柑产业法律服务室”,2022年受理沃柑交易纠纷案件26件,调解成功率100%,涉及金额300多万元。组织610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1821个村(居)法律顾问,参与化解矛盾纠纷7241件次,有力地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氛围形成。

——服务经济促发展。聚焦高效公正化解民商事纠纷,挂牌成立南宁国际仲裁院,打造金融仲裁院、工贸仲裁中心、旅游投诉纠纷仲裁中心,全面推行先行调解,努力创造平安稳定、服务优质、办事高效的发展环境。近三年来,南宁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5099件,调解、和解结案1224件,占24%。结合城市发展,打造了“十里花卉长廊生态旅游保护”“‘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保护”等11个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联合调解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搭建了“家门口式”的调解平台。

——服务民生护稳定。紧扣疫情防控、劳动纠纷、婚姻家庭等事关民生福祉领域开展专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新冠疫情期间,全市调处了企业减租免租方面纠纷、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涉疫医疗纠纷等矛盾纠纷。三年来,全市累计化解劳动纠纷231件,调解成功226件,涉及当事人688人,协议金额457.42万元。

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南宁市突出政治引领,聚力重点突破,夯实各级责任,强化社会治理基础,努力探索符合市情、市域特点,满足群众新需求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强化党建引领。我市结合“五基三化”建设,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队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引导全社会自觉投身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全市涌现出以全国优秀调解员莫洪林为代表的一批全国、全区优秀调解员队伍,以建政司法所为代表的10个枫桥式司法所,12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强化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完善群众参与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培养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17953人,有效通达社情民意、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创建“逢四说事会”、老友议事会等协商自治形式,调解了老旧小区改造意见统一难、改造费用收缴难、改造后期维护难等问题,“逢四说事会”入选民政部10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

——强化共建共治共享。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推动仲裁、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多种非诉讼解纷方式衔接,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多车道”。

——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调度调处体系,市司法局依托南宁市人民调解中心进行指挥调度,县(市、区)司法局压实主体主责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司法所设立人民调解室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专项行动,村(居)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开展经常性排查化解,形成上下贯通、扁平指挥、执行有力的矛盾纠纷调解组织体系。

——强化地域特色。立足地区实际,传承壮乡传统,马山县结合壮村瑶寨的群众普遍具有“重感情、重情义”的民俗特点,创新“‘贝侬’调解+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新模式,将“贝侬”关系运用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实现和谐调解、人民满意,并在全区推广。

——强化智治支撑。在“爱南宁APP”平台上线运行“法治服务地图”,录入4876家法治服务机构和15528名法治服务人员信息,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建成运行全区首个村(居)法律顾问平台,促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推广使用“广西人民调解APP”,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创新“互联网+枫桥经验”新实践。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558.com/zhuangxiuzhishi/125169.html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