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有小产权房吗,安居乐业心归处

在广州唯一出海口,作为“湾区之心”的广州南沙,正焕发着全新的时代魅力。

近日,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明确要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南沙也将在城市规划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深化与港澳的合作,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南沙档案信息规划展览中心一带。

高标准生态:候鸟常住成“留鸟”

春探鸟巢树花,夏赏荷叶田田,秋看苇影依依,冬观候鸟掠水。

在广州最南端,人们熟知的南沙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一片万亩湿地正成为珠三角的候鸟天堂。沿着湿地公园的观光游船前行,当两旁树色开始变化,连绵不绝的红树林便映入眼帘,全程鸟鸣在侧,常见白鹭翩飞,一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褐翅鸦鹃也不时留下美丽的倩影。

南沙有意识地保护培育湿地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20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红树林和芦苇,1995年专门的湿地管理机构成立,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南沙湿地的鸟类从2006年的80种增长至2021年的185种,每年前来越冬的候鸟达10万多只。生态渐美,候鸟也成“留鸟”。留在南沙的“常住”的鸟类已达3万多只。

南沙湿地候鸟

美丽南沙留住的不止有“候鸟”。不久前的“五一”假期,南沙明珠湾起步区核心开发先导区灵山岛尖生态堤岸“冒”出一顶顶、一串串帐篷,有人漫步,有人骑行,蓝天白云下,树影婆娑,江风徐徐,甚是惬意。

灵山岛尖滨水景观带,不仅是获得“2020亚洲都市景观奖”大奖的宜人滨水空间,也是南沙书写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答卷。

明珠湾管理局规划国土处副处长张小明介绍,明珠湾运用“宽度换高度”的理念,建设由河岸、堤身、绿化带和市政道路共同组成的多级外围生态堤,建设儿童乐园、水舞广场、瀑布广场、新渔人码头、观潮平台等景观节点,实现水岸与城市空间的交相融合。

何谓“宽度换高度”?他介绍道,生态堤宽度达80米至120米,是传统防洪堤的6至8倍,同时缓慢递增高度,通过“多级景观消浪平台技术”来加宽堤岸缓冲距离。经过科学论证,抗洪能力安全可靠。据悉,生态堤的设计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设防潮位7.9米,内河排涝标准按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

在南沙明珠湾规划展览馆,记者看到了微缩版的生态堤剖面模型,发现了堤岸底下“别有洞天”——亲水步道的条石之下,是碎石垫层、中粗砂等材料;生意盎然的绿化带之下,隐藏着植草沟、下凹绿地、碎石盲排道、排水管等设计;“雨水花园”的土壤下,铺设了过滤织布、滤水管、排水管等。这些看不见的细节,使得雨水乃至海浪能够迅速渗透,减轻周边排水管网的压力,体现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不仅为优化排水排洪,更重要的是,通过雨水回收利用,补充涵养地下水,实现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自我修复,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鸟鸣枝头,鱼翔浅底,如今的灵山岛尖生态堤岸,不仅是人们休闲去处,还是生物栖息家园和迁徙廊道。

高水平规划:南沙土地“牵手”香港经验

当城市建设越来越繁华,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何以为“家”,成为许多城市开始思考的问题。在《南沙方案》中,提出南沙到2025年要成为港澳青年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到2035年,区域内港澳居民数量显著提升。

这样的一个“新家园”,如今正从蓝图逐渐变成现实:在《南沙方案》中三大先行启动区之一的庆盛枢纽片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式国际化社区和港人子弟学校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这里将建设成“港人熟悉、国际一流”的国际化城市空间环境。

“我们将利用‘南沙土地+香港经验’,充分借鉴香港城市运营经验,注重‘港人、港企、港规则’与‘校区-园区-社区’融合的建设理念,在设计、规划、管理和开发四个方面创新,提升南沙城市建设水平,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物理支点。”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一级主任科员杨延告诉记者。

未来,这里不仅将创造紧凑活力的街道界面——适应岭南气候的骑楼与香港五彩的招牌相互交融,塑造香港与广州独有的街道生活回忆,还将形成港人熟悉的垂直邻里中心,混合社区会堂、体育运动、社会福利、行政办事等丰富功能。

“我们汇聚粤港两地规划标准优势形成合力,与广州南沙咨询委员会进行深度对接。他们给了我们很多规划的新思路。”杨延说。咨委会由香港与内地的相关领域专家共同组成涵盖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交通市政等14个专业小组,充分发挥两地专业优势,全流程审查把关规划建设思路与成果。

“我们内地在做规划时,可能更注重成片连片的土地功能布局,但香港专家还会考虑到经济成本的合理性。”杨延举例,像是一个片区配多少车位、配多宽的路,该宽的地方适当宽一些,该窄的地方收窄,提高便民通行度,这些都是咨委会的香港专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此外,港方对于片区的便民性也考虑得很充分。“例如从地铁出来之后,500米之内一定要有能遮阴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在香港,我们会看到很多用连廊连接的公共空间。”杨延说。

要打造宜居环境,还体现在对生活设施的重视程度。杨延介绍,在这一片区,比起集中建设一个商业中心,港方更倾向于让商业浸入人们社区生活的“毛细血管”,强调地块的功能混合、绿色低碳,注重相邻社区、街区间的联系,如在社区一楼设立商铺,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买东西。

杨延认为,咨委会与区政府双把关,高效推进庆盛枢纽片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政策自主优势,融合两地建设管理经验,制定创新性的城市规划建设标准,高效服务港澳融入大湾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配套建筑。

高质量发展:帆船运动在南沙扬帆起航

自庆盛枢纽片区向南,穿过黄山鲁公园后,便来到了依山望海的南沙湾片区。作为《南沙方案》中的三大先行启动区之一,南沙湾片区已集聚了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创机构,还坐落了南沙天后宫、南沙游艇会等一批文化地标。

虎门桥下,防波堤围绕着的红色港池里停泊着一艘艘白色游艇,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港内共有352个水上泊位,120个干仓泊位,可停泊超级豪华游艇。已建成的南沙游艇会为广东地区最大的游艇会,且具备符合国际标准的一流硬件设施。

作为广州唯一具有山城田江海空间形态的区,南沙拥有广州市最大面积的海域,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传统水上运动历史悠久,水乡文化沉积深厚。依托南沙原有的资源和南沙游艇会的建设,十余年间,一项驶向“深蓝”的世界性运动——帆船运动,在南沙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性发展:青少年OP帆船、成人帆船等水上运动已形成一定集聚;2021年,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约4000人次在南沙体验成人帆船,参加青少年OP帆船课程和冬、夏令营的学员达到上百人,全年举办各项帆船赛事十几场。

南沙游艇会

从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到每年的广州南沙国际帆船赛,再到日常的季度赛事,南沙已搭建了从“0基础”至“亚洲级”的帆船赛事平台。以帆船赛事为纽带,南沙正以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海城市的形象走向世界。

以2018年在南沙举办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广州停靠站活动为例,活动期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近12000名帆船爱好者及公众参观,确认了南沙具备举办世界顶级帆船赛事的条件和能力。

国际化的高端运动也吸引越来越多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选择来到南沙。广东省帆船协会副主席、南沙帆船协会会长吴家麒表示,“由于南沙帆船赛事举办得越来越频繁,已经有帆船界的世界冠军主动和我们接触,希望来南沙当教练。”

狮子洋畔,千帆竞发。《南沙方案》提出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等前提下,稳妥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细化完善港澳游艇出入境政策体系、管理机制和操作规范。面向未来,南沙将依托现有科技创新基础及邮轮游艇的产业优势,将南沙湾片区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海上门户、广州国际海洋文体休闲中心。

高品质生活:全方位保障造就“我心归处”

高质量城市发展要有高品质人民生活。随着南沙生产生活环境日臻完善,优质公共资源正加速集聚,公共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内地首所非营利港人子弟学校将在今年9月同步投入使用,华师附中、执信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南沙,在广东的两家国家医学中心也全部落户于此。

造型如“海鸥展翅”,连廊形同“生命之钥”。就在几天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即将投入运营使用。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国际医学中心、大湾区公共卫生灾难救治中心、医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

优质的住房供给也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港澳居民已实现在南沙区范围内购买商品房享受与广州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南沙区首个共有产权住房项目首筑花园位于明珠湾的凤凰三桥南侧,首批共有产权人才住房251套,面向重点发展领域紧缺型人才和港澳青年供应。香港青年黄裕媚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

走进黄裕媚的家,120平方米的房子格局方正,临窗的餐桌绿植雅致,光线明亮。“我最喜欢窗外正对着的明珠农业公园,视野开阔,住着就会心情舒畅。”黄裕媚高兴地向记者分享着眼前的景色。

2012年就从香港来到广州求学的黄裕媚一直生活在市区,很长时间里她只知道来南沙十九涌吃海鲜。直到2019年的某一天,她来到南沙办事。“那一天晚上我印象非常深刻,在蕉门河办完事出来,看到晚霞满天,一片橙红。我当时就‘哇’出声来了,太美了!”

绿轴公园

“我下定决心来南沙。”黄裕媚说。当年她就来到南沙一处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开展品牌推广类的创业项目。“在南沙,港澳青年开办企业的政策福利很多,创业基地免租三年,还免费帮我们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在黄裕媚看来,南沙既有宜业的政策环境,也有宜居的人间烟火。就在同一年,她和丈夫了解到在南沙可以申请共有产权房。“当时时间紧迫,我们赶紧提交了申请,整个过程比我想象中顺利多了。2020年3月确认了自己的购房资格,5月份摇珠,6月份付款,9月底就交房了。”

如今,黄裕媚入住共有产权房已有一年多。从香港来定居的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丈夫在客厅照顾着咿呀学语的小宝宝,生活的和美充盈在她的家里。而她脸上时常洋溢着的笑容也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人间烟火最可亲,我心归处是南沙。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方晴、申卉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558.com/maifanggushi/122887.html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