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上买的小产权房(53岁老杨多了个“亲儿子”)

△老杨去家里看孩子

父亲车祸身亡,母亲卷走赔偿

老杨名叫杨海清,今年53岁,2014年冬天,他从原清浦法院审判岗位调入执行局。一位老人来到他办公室,还没开口说话就“扑通”一声跪地不起。“法官你要救救我们一家啊,我儿子没了,老伴生病卧床不起,这要是拿不到赔偿,可怎么把孙子带大呀!”

老人家这一顿哭诉,让老杨的心揪了起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老大爷姓李,是宿迁市宿豫区陆集镇的农民,儿子儿媳原本在苏州打工,他和老伴在老家照顾孙子。前些年,李大爷的儿子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方便孩子上学,在镇上买了一套小产权房,并且将仅有的3万元积蓄先支付了一部分房款。虽说一家手头不宽裕,,但是日子还算过得去。不幸的是,李大爷的儿子在开车赶回老家过年的时候,不慎撞上了一辆半挂货车,当场撒手人寰。

根据交警部门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货车车主负主要责任。车主是外省人,自行改装了这辆货车出来跑物流,不料车子在高速上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检修,结果造成了悲剧。车主自身没有赔偿能力,又没有给货车购买相关的保险,李大爷一家索赔无门,走上了维权之路。

经过法院判决,货车车主应当赔付李大爷一家30万余元。虽然法院穷尽执行举措,但除了处置事故车辆执行到了5万元外,没有发现其他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

让李大爷没想到的是,儿媳妇拿到这5万元后,就撇下一家老小消失得无影无踪。看着才刚上二年级的孙子和卧病在床的老伴,已经七十岁的李大爷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到法院求助。

给生活费、修房子,老杨听到一声“俺爸”

杨海清告诉记者,他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是个大雪天,李大爷跟村里熟人的车来到淮安,边走边打听法院的位置。

“听我说完货车车主实际情况后,李大爷的眼神迷茫又失望,嘴里反复咕哝着‘小孙子以后可怎弄哩!’”老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个孩子成了他的心事。

“肯定要帮帮他们。”老杨立即打电话告诉妻子整理一些儿子穿过的衣服、鞋子,又买了新书包、生活用品,让李大爷随车带了回去。

随后,老杨依法为李大爷申请司法救助资金,帮助他们向当地相关部门申请社会救助。

但这对于整个家庭来说仍然不够。第二年夏天,老杨和妻子商议后决定,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给李大爷银行账户打过去500元,补贴他们的生活开支。

△老杨和“儿子”合照

2015年秋天,老杨和妻子第一次来到李大爷家里。孩子有些腼腆,老杨把他朝怀里一搂:“小子,走,我们去饭店吃点好的。”这一搂,“父子俩”的心瞬间拉近了。

同年年关将近的时候,老杨恰巧在当地处理一个案件,顺道又去看望孩子。一走进家中,四壁透风,屋内阴暗潮湿。孩子奶奶腿疾更加严重了,几乎不能下床。“我看到孩子床上的铺盖又硬又冷,枕头跟铁块似的,他们哪里是过日子,那就是在熬啊!”老杨让妻子赶紧添置了一些床单被褥、牙膏牙刷等生活物品,第二天就送了过去。

2016年夏天,老杨成为一名援疆干部,要外出半年。临行前,他向李大爷电话道别。谁料没过几日就接到了李大爷的电话:一场暴风雨把他们瓦房的屋顶全部掀翻,祖孙三人无处居住了。

相距三千多公里,老杨通过电话“遥控指挥”,一边和妻子商量先把修房子的钱垫上,一边替李大爷尽可能寻找救助途径。过了几天,得知房屋修好后,老杨长吁一口气。

默默帮了9年,把孩子当成亲儿子

老杨说,除了每月固定给孩子打过去500元生活费,妻子会在网上买一些东西寄给孩子。“除了那次修房子,这一家人从来不问我们要什么,都是我们主动提供一些物资。”

孩子上中学后,老杨建议一家人搬到镇上当时买下来的小产权房内居住。“老俩口非常节省,这几年每年司法救助的钱他们都省下来付清剩余的房款,生活上靠低保金在维持。”

九年过去了,孩子进入高中,老杨夫妻二人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的各种费用、孩子的吃穿用度,开销明显比原来多了。

近日,老杨带上刚申请到的2500元司法救助金,买了香蕉、牛奶和一部智能手机,趁着周末再次来到李大爷家里。

也就是这时候,同事们才知道他默默资助了这一家那么久。

“俺爸,学校不让带手机,我用不着的。谢谢俺爸,我会好好学习,像爸爸一样帮助他人!”

“那就放家里,想爸妈的时候,视频就能看到了。”老杨叮嘱他要磨练意志,克服困难,认真学习,照顾好爷爷奶奶。

合影留念的时候,老杨看着已经高出他半头的儿子,咧嘴笑了起来。

回去路上,老杨说:“儿子长高了,家里用的还是小学时候的书桌,我得让他妈看看赶紧买个新书桌。”

本文地址:https://www.fang558.com/maifanggushi/128918.html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